胃食道逆流
估計目前台灣的盛行率大約是10~20%(每100個人就有10~20人有胃食道逆流症)。
「胃食道逆流分為飯後型及夜晚型,」王嘉齊表示,有些人是在吃完飯後胃酸分泌旺盛,胃酸就容易嘔上來;而有些人則是因為晚上睡覺時平躺的姿勢,讓胃酸容易平順地逆流到食道裡。
正常情況下食道括約肌在沒有進食時,應該呈現關閉狀態,當吞嚥、食道蠕動時再打開,將食物送進胃裡。但是胃食道逆流症患者的食道括約肌關不緊,造成胃部裡的食物、胃酸容易跑到食道來。
典型症狀
1.火燒心(heartburn)或心口灼熱:「是最常見、最典型的症狀,」王嘉齊醫師表示,跟心臟沒有關係,而是從胃或下胸部朝頸部這段距離,會有灼熱的感覺。
2.酸液逆流:「感覺喉嚨有液體跑上來,」陳益程醫師形容,有些夜晚型的患者,常常半夜被嗆醒。
非典型症狀
有下列症狀,但沒有明顯的火燒心或酸液逆流感覺,建議先找各專科醫師排除其他器官的疾病後,再轉診至胃腸科檢查。
1.慢性喉嚨發炎:胃酸長期逆流侵蝕所導致。
2.慢性咳嗽:胃酸刺激氣管所產生。
3.氣喘:胃酸嗆到支氣管,造成支氣管痙摩,而產生類似氣喘的症狀。
4.喉嚨異物感:「好像有一顆蛋一直吞不下去,」王嘉齊描述病人的主訴。
5.胸痛或胸悶:一定要先排除心臟方面的疾病。陳益程解釋,內臟神經對於痛的感覺是一整片的,雖然刺激點在食道,但也可能表現為胸部的疼痛。
6.嗝氣:一般認為是胃食道逆流的初期症狀,一開始只有氣體被嗝出來,慢慢地連胃酸及食物都可能跑上來。症狀輕微者,容易被忽略,但會造成社交上的不禮貌。
王嘉齊提醒有以上非典型症狀卻一直檢查不出原因,則要考慮可能是胃食道逆流症,須找胃腸科專科醫師進一步診斷。
不理它,可能致癌
許多人因為症狀輕微或非典型,患有胃食道逆流而不自知,以為小小的不舒服忍一忍就過去了。
但是食道長期被胃酸侵蝕,可能引發食道潰瘍、食道狹窄,造成吞嚥困難。此外,陳益程醫師還指出,食道的上皮細胞長期被胃酸破壞,久了可能為了適應強酸的環境而產生變性,造成「巴瑞特氏食道」(Barrett’sEsophagus),「這也許是病變的開始,會增加罹患食道腺癌的機率。」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