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靈命進深》七個關鍵屬靈行動力(上)
2373-large

今生的利益,常常遮蔽了我們的眼目,這是人的黑暗與軟弱,也是屬靈的爭戰。
【黃銀成(竹南聖教會牧師)】經文:馬可福音四章35-41節

馬可福音四章35-41節記錄耶穌平靜風和海的事件。這是新約著名的故事之一,其他的對觀福音書(馬太福音、馬可福音、路加福音)都有記載,表示是非常重要,或是令門徒終身難忘的事,而其中馬可福音是最為詳細的。

行動才能帶出改變
人類最大的問題,常常是行動力的問題,在馬可福音第一至三章,耶穌為門徒做了許多的事;在馬可福音第四章,耶穌開始安排門徒行動的機會,門徒當然可以拒絕,但這是成長的第一步!

以下我們將透過經文,討論七個關鍵的屬靈行動力:

行動1:離開舒適之地

當那天晚上,耶穌對門徒說:「我們渡到那邊去吧。」(馬可福音四章35節)

離開最讓我們感到舒適的地方,這是第一個行動,也是一個改變!一旦離開安全的地方,行動便會帶來突破和改變。

我們都有旅行的經驗,無論我們出遊多久,每逢到了最後一天,總是歸心似箭,總希望能趕快回到自己的家裡,因為那裡是最安舒的地方。但是聖經說:「耶和華的分本是他的百姓;他的產業本是雅各。耶和華遇見他在曠野─荒涼野獸吼叫之地,就環繞他,看顧他,保護他,如同保護眼中的瞳人。又如鷹攪動巢窩,在雛鷹以上兩翅搧展,接取雛鷹,背在兩翼之上。」(申命記卅二章9-11節)我們喜歡在保護中,然而,這無法使我們的生命有更大突破,唯有離開那舒適的巢。

詩人說:「流淚撒種的,必歡呼收割!那帶種流淚出去的,必要歡歡樂樂地帶禾捆回來!」(詩篇一二六篇5-6節)我們期待嚐到甜美的果實,但若沒有辛苦的撒種過程,就無法歡歡樂樂地帶禾捆回來。

行動2:邀請耶穌同行

「門徒離開眾人,耶穌仍在船上,他們就把他一同帶去;也有別的船和他同行。」(馬可福音四章36節)

你的船上有耶穌同行嗎?
這裡說門徒與耶穌同在船上,然而也有別的船同行,筆者認為第二個行動力,就是要天天邀請耶穌在我們生命之船。

在那天,有門徒的船也有別的船;不同的是,有耶穌在的那艘船上,他們就能面對更大的風浪與困難。

彼得與門徒那天遇見極大的風浪,他們十分害怕、恐懼,因為他們不知道主耶穌是他們生命中的最重要的王牌,當耶穌起來,斥責風浪,就顯明耶穌的權能。

你每天有邀請耶穌參與你的生命嗎?還是你覺得是獨自一人面對呢?

耶穌喜歡與門徒同在一起,馬可福音三章14節說:「他就設立十二個人,要他們常和自己同在,也要差他們去傳道…。」當我每次在服事的時候,無論是探訪、教導、講道、主持聖禮,我深知一個不變的真理─都要邀請主的同在,這個聚會或服事才有意義。

在你的船上,有耶穌同行嗎?

行動3:面對屬靈爭戰

「忽然起了暴風,波浪打入船內,甚至船要滿了水。」(馬可福音四章37節)

引起這場風浪的原因,有二種說法:

其一是加利利海到了晚上常常會出現暴風雨,這跟地形有關。因為加利利海四面都是山坡,形成一個盆地。白天太陽照射,氣溫升高,熱空氣上升;湖水蒸發上升到大氣中。但是到了晚上氣溫下降,大氣中的水份凝結形成雨滴,而後急速下降形成暴風雨。

人生計劃由誰做主?
其次,這是一場屬靈的爭戰。他們要去格拉森(馬可福音五章1節),那裡有一個被鬼附的人,因此,這場風暴極可能是因惡者在興風作浪;當然這兩者可能都是有可能的。

只是這個加利利海,對彼得意義非凡,這原是彼得的職場,但他在這裡遇見耶穌;曾經,耶穌在這裡要他得人如得魚,這是主對他的呼召;曾經,耶穌在這裡平靜風浪,這是主顯出祂的權能;曾經,因著彼得見耶穌走在水面上,他也要去過去,但沒想到他卻險些沉入大海中。

曾經,耶穌指示彼得要餵養祂的羊,這是彼得在失敗之後,耶穌教導他要重新面對。這就是職場,要有行動之前,你要預備好;你去的地方,可能不是你所設限好的地方,我們會面臨各種不同的爭戰。

今生的利益,常常遮蔽了我們的眼目,這是人的黑暗與軟弱,也是屬靈的爭戰。在格拉森耶穌趕出鬼,但「眾人就央求耶穌離開他們的境界。」(馬可福音五章17節)問題解決了,困難處理了,但人們竟不要耶穌,原因是耶穌造成他們極大的損失。

如果耶穌進入我的生命,而打亂了我原來的計畫,我的選擇為何?有時候選擇需要「捨己」,面對屬靈爭戰,也是生命選擇的時候。(未完待續)

《靈命進深》七個關鍵屬靈行動力(下)
2409-large

面對挫折,除了逃避與放棄,還可以積極地面對。你要培養去應付失敗的能力,是被打倒了,再站起來的能力!
【黃銀成 (竹南聖教會牧師)】經文:馬可福音四章35-41節

行動4:隨時呼求主名

「耶穌在船尾上,枕著枕頭睡覺。門徒叫醒了他,說:『夫子!我們喪命,你不顧嗎?』」(馬可福音四章38節)

耶穌在那天的服事後疲累了,因此在船上小睡一會。

呼求大有能力的名
我相信門徒見老師如此疲累,一定捨不得叫醒耶穌。因此面對風浪,他們或許嘗試過某些努力,但是始終沒辦法穩定船身,甚至情況危急到一種程度是「船要滿了水」,意思就是─船就要沉下去了!

門徒在不得已的情況下叫醒耶穌。但是從後來門徒的反應來看,顯然他們不是期待耶穌能平靜風和海,那麼,他們叫醒耶穌期待的什麼?

我們想像當時的情景:有些門徒設法把船內的水弄出去,有些門徒緊抓著船帆,船身嚴重搖晃,而風雨不斷地打在眾人的臉上,但他們的老師卻睡得十分安穩。於是,門徒呼叫耶穌以後,或許他們是希望耶穌顧念他們,與他們一起想辦法;我們知道後來耶穌不僅斥責風,海也平靜了!

這是我們的第四個行動力,要常常呼求主的名,因為耶穌的名是大有能力的。

行動5:預備乘風破浪

「耶穌醒了,斥責風,向海說:『住了吧!靜了吧!』風就止住,大大地平靜了。」(馬可福音四章39節)

你要有行動的時候,一定會面臨風浪。信徒常以為:如果這事是出於神就會一帆風順,就沒有風浪!但這是錯誤的觀念。在馬可福音四章36-38節的經文中,我們知道這場風浪是神所允許的。我們從地圖看到,事實上他們可以走沿岸的線路,但耶穌卻帶著門徒乘風破浪,這似乎是刻意的安排。

而另一段經文則記錄:「耶穌隨即催門徒上船,先渡到那邊伯賽大去,等他叫眾人散開。他既辭別了他們,就往山上去禱告。到了晚上,船在海中,耶穌獨自在岸上;看見門徒因風不順,搖櫓甚苦。夜裏約有四更天,就在海面上走,往他們那裏去,意思要走過他們去。」(馬可福音六章45-48節)當時他們要去伯賽大城,而耶穌是先「催」門徒趕快上船,但是,耶穌並沒有隨之同去,而是在岸上眼睜睜看見門徒遇見困難,耶穌才行動走過去。

神所允許的風浪
回到馬可福音四章39節,面對風浪的時候,我們也可能會像門徒一樣說:「夫子!我們喪命,你不顧嗎?」我們也有可能跟門徒一樣禱告:「神啊!你在哪裡?為什麼你容許這件事發生?難道你不管嗎?」但是耶穌為什麼睡覺呢?因為耶穌要門徒起來,要提醒他們:不要懷疑,不要想回去之前的生活,耶穌在訓練門徒,要他們有所行動!要記住:每天我們都有可能遇到風浪,重點是,有耶穌在你我的船上,結局就大大不同了!

行動6:勇敢對付失敗

「耶穌對他們說:『為甚麼膽怯?你們還沒有信心嗎?』」(馬可福音四章40節)

耶穌責備門徒沒有信心,從馬可福音第四章一開始,耶穌就在教導門徒關於信心的功課,但是這次隨堂練習的課程,門徒失敗了。

害怕,使人停留原地
我們常以為失敗就是丟臉,不敢去行動就是因害怕失敗!問題是:你為什麼怕失敗?是誰告訴你注定失敗?

當你害怕行動時,你就永遠留在原地。信心是行動的開始,但是有信心不等於保證會有好的結果,可能是好或是不好;如果你不能接受失敗,就無法承擔更高的責任,因為因為成功常常是失敗淬鍊出來的。

如果你不能吞幾口海水,就無法增添行走在海面上的信心。面對挫折,除了逃避與放棄,還可以更積極地面對,你要培養去應付失敗的能力,是被打倒了,再站起來的能力!

在聖經中的屬靈偉人,幾乎每一個人都曾經歷失敗:亞伯拉罕、摩西、大衛、以利亞…。失敗後你會為自己定罪,而定罪常常讓我們無法行動,因為我們怕再次失敗;定罪,或是過去的失敗,讓人無法站起來,不敢採取行動。

但是如果想要經歷豐富生命,就要勇敢採取行動,無論經歷婚姻失敗、道德失敗、工作失敗、人際關係失敗,沒有關係,要勇敢面對這些失敗。保羅說:「忘記背後,努力面前的,向著標竿直跑向著標竿直跑。」(腓立比書三章13-14節)又說:「若有人在基督裏,他就是新造的人,舊事已過,都變成新的了。」(哥林多後書五章17節)

採取行動  提升信心

行動7:提升信心指數

「他們就大大地懼怕,彼此說:『這到底是誰,連風和海也聽從他了。』」(馬可福音四章41節)

門徒遇見風浪,但耶穌解決他們的問題,他們應該是要高興才對,但他們竟然是大大地懼怕,為什麼?因為他們根本不知道耶穌的能力,他們來找耶穌,只想求得心理的支持。

他們都是一流的漁夫,他們比耶穌更了解加利利海的水性,他們是專家、達人,如今竟然要求助一個木匠!而耶穌平靜風和浪之後,他們竟然是害怕。這裡說明兩件事:一是他們對耶穌一無所知,二是他們對耶穌沒有信心。

今天,屬神的兒女最可憐的是就是對耶穌一無所知、對耶穌沒有信心。但你需要知道,在你的生命中,因為有耶穌,以至於你生命不一樣,你可以成為得勝者,你也需要成為一個行動者。 (全文完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金台診所附設醫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