淚溝、淚溝,到底能拿你怎麼辦?
眾所周知,眼周是臉部皮膚最薄的位置,再加上雙眼每天會眨動上萬次,原本就是最容易有細紋等老化困擾的部位。當有過敏體質時,不隻眼周的靜脈血管迴流較差,若合併有過敏性結膜炎,更會眼睛癢、忍不住揉眼睛而有熊貓眼的外觀。
雪上加霜的是,我們的眼球是位於凹陷的眼眶骨中,當眼球與下眼眶骨的邊緣有明顯落差時,就會在眼睛下方形成半月形的凹陷、陰影,看起來的格外憔悴、無神,這就是讓女孩們聞之色變的淚溝。
淚溝,最讓人心煩的是,不像是眼周細紋,只要好好保養,必要時,施打肉毒桿菌素來減少拉扯,就可有明顯的治療結果。即使認真擦眼霜、仔細的化妝、打亮,凹陷形成的陰影,還是很難掩飾。
一旦有了淚溝,時常會被誤認是沒睡好、常常熬夜、夜生活很頻繁。有些合併有蘋果肌凹陷的女生,常常會發現眼周皮膚特別鬆弛,凹陷的陰影是一層疊著一層,說有多老態,就有多老態。
崴崴最怕接到有網友寫e-mail來問我,「以自體脂肪補淚溝,但填得太多太滿,現在看起來泡泡的,像眼袋、肉條,眼睛變小了,怎麼辦?」如果是我自己的朋友,我不會推薦用自體脂肪補淚溝,主要原因就是填補過量時,除了靜待脂肪被人體吸收外,我也不知道,還能拿這些過量的脂肪,怎麼辦?這段時間會是非常非常難熬的。
就算是運用玻尿酸來補淚溝,崴崴也不贊成一次打過量,寧可太少,未來有需要時再補,也不要因為打太多而傷腦筋。
而早期臨床醫師在運用玻尿酸補淚溝時的重點與技巧,也現在的邏輯很不一樣了。舉例來說:有淚溝的女生們,一定不難發現淚溝最深的位置,就是靠近下眼輪匝肌內側的位置,因此,早期大部份的醫師在治療淚溝時,都會著重在下眼輪匝肌內側的填補,但是這種打法有可能會干擾到下眼輪匝肌內側的肌肉群運動。不笑時,看起來還不錯,但一微笑或大笑時,有可能會出現肉條,讓治療的結果打些折扣。